
“還有兩年我就90歲了,我的很多朋友到90歲就不能動了。我還好,還能旅行、演講,來跟年輕的朋友們見見面。”昨天,第十一期“浦江科學大師講壇”在復(fù)旦大學相輝堂舉行,88歲高齡的國際著名法庭科學鑒識專家、美國紐黑文大學終身教授李昌鈺應(yīng)邀專程從美國來滬,與上海高校及中學師生面對面暢談“人生邏輯與刑偵科學”。

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講座,李昌鈺全程站立,時不時與臺下互動,用力拋擲警徽作為獎品。“很多媒體給了我很多稱號,說我是‘華人神探’‘福爾摩斯’‘包青天’,其實,我只是很普通的一個人,和大家一樣。”從事刑偵工作65年、經(jīng)手8000多件案子的李昌鈺覺得自己始終是一名科學家,“只是用科學講話、用證據(jù)講話,有多少證據(jù)就講多少話。”
一生該怎樣去選擇與生活呢?李昌鈺給出好幾個關(guān)鍵詞:Purpose,Passion,Hard Work,Knowledge,Persist and Believe(注:目標,熱情,勤勉,知識,堅持和相信)。
“有了Purpose,就會有Passion,比如說,來復(fù)旦的Purpose,還有回祖國跟老朋友、同學們見面的Passion,然后我就能行動,能好好Hard Work。”
1938年,李昌鈺生于江蘇如皋。家中13個兄弟姊妹,他排行11。幼年時,他跟著父母先后到過上海、臺灣。7歲,父親遇海難去世,家道中落,全靠母親王淑貞一人把他們兄弟姊妹13人培養(yǎng)成才。
少年時,因家里經(jīng)濟拮據(jù),李昌鈺報考了學費全免、提供生活津貼、一畢業(yè)就有工作的警校。
求知若渴的他,1965年赴美求學。
“那時我白天念書、晚上當服務(wù)員、周末教老外中國功夫,同時打三份工才能拿到一個博士學位;后來,我不要博士學位了,很多學校偏偏給我發(fā)博士學位。到現(xiàn)在,我已經(jīng)拿了30多個博士學位了。”李昌鈺幽默的講述,引得笑聲連連。
1975年,李昌鈺師從諾獎得主奧瓦喬,獲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。當時許多美國名校,像哈佛、伯克利都向李昌鈺發(fā)出邀請,但他沒有聽從導(dǎo)師建議,放棄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,選擇了鑒識科學這個冷門行業(yè)。“因為我的興趣在這里。”
李昌鈺確實把很多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:在華人不占優(yōu)勢的國外,成為康州第一任鑒識中心主任兼首席鑒定專家;把簡陋的實驗室擴建成具有國際水準、獨立作業(yè)的鑒識科學研究室,成為全美頂尖;紐黑文大學還用他的名字成立李昌鈺刑偵司法學院,且該學院在國際上享有知名度;擔任美國康州警政廳廳長,是全美首位州級警界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;在任期間,他以身作則,帶領(lǐng)團隊進行州警改革,還放寬了警察招收的外形標準……
如今在刑偵界,無人不曉李昌鈺。
他首開以科學證據(jù)將嫌犯定罪的先河,把DNA鑒定技術(shù)引進案件偵破工作中、深陷政治漩渦中仍堅持讓證據(jù)說話,獲得過國際鑒識學會終身榮譽獎、美國司法基金會最高司法榮譽獎、世界杰出華人獎、中國政府友誼獎等800多個榮譽獎項。
憑借獨到的刑事偵查與鑒識技術(shù),李昌鈺先后在美國各州與全球47個國家協(xié)助破獲8000多起,參與過碎木機殺人案、小肯尼迪強暴案、尼克松“水門事件”、辛普森殺妻、陳水扁“3.19槍擊案”等大案。這其中,有些刑案已成為國際法庭科學界與警界的教學范例。
“在剛開始我學的時候,鑒識科學需要什么都懂一點,會解剖,會化驗毒物,會做DNA,會看指紋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跟其他科學一樣專業(yè)化了。”李昌鈺介紹,如今的法醫(yī)學經(jīng)過多年發(fā)展,形成了許多細分分支,比如刑事護理學、刑事心理學、刑事工程學等等。
“每個案件都很難立刻偵破,可破不了的時候你不要放棄。”李昌鈺說,“我是名科學家,但不是對每個問題都能有答案,我只能是手頭有多少證據(jù),我就說多少真話。”即便身處輿論漩渦,李昌鈺始終堅持讓證據(jù)說話,讓科學說話,不為任何一方站臺。
他寄語年輕學子:“自媒體時代,虛假新聞、網(wǎng)絡(luò)暴力現(xiàn)象普遍,鑒識人員會面臨更大壓力。如果你們決定以后從事這一行,就要想得開,堅守原則,做好準備。”
欄目編輯:馬亞寧圖片來源:復(fù)旦大學
loading......